8月23日,北京市财政局发布消息称,由北京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财政部、工信部、科技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。
8月16日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《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提出2023年前,实现氢能技术创新“从1到10”的跨越,培育5—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,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减少碳排放100万吨。2025年前,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,减少碳排放200万吨,北京氢能产业布局悄然提速。
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助理、综合管理部主任孙浩天表示,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科创中心,早在2008年奥运时就对氢能汽车产业有所布局,再搭载此次入选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及后期的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等项目,完成上述目标难度不大。
燃料电池汽车 北京2023年前3000辆
“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是从2019年开始的。发布《方案》显示出北京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和信心。”业内人士表示。
《方案》还提出了具体的燃料汽车的推广目标:2023年前建成37座加氢站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;2025年前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的目标。
据介绍,这个目标是有前期估算的,除了结合冬奥会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、京津冀协同规划,《方案》里还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,包括:跨省货运专线、京津冀物流重卡、物流车和运输车等氢能全场景示范应用工程。
《方案》显示,北京市发展氢能产业并非单打独斗,而是统筹京津冀地区氢能全产业链布局,建立三地统筹发展机制,并以冬奥会、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、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氢能产业综合示范区等重大示范应用为牵引,加快氢能在交通、发电、供能、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。
根据相关政策,入选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城市,在4年示范期间,财政部、工信部、科技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五部委将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,通过“以奖代补”的方式给予奖励。
氢能汽车迎发展风口 行业需求潜力大
根据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(含增程式)汽车并列为整车集成“三纵”技术创新之一。业内人士表示,氢能汽车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未来新的风口。
“从能源角度来说,我们国家不可能就发展一种能源。氢能源优势比较突出,应用空间也很广泛,但未来应该还是多种能源互补的场景。从交通领域来说,纯电和氢能应该也是协同互补的,宜电则电,宜氢则氢,这也是国家能源政策的一个原则。”孙浩天表示。
政策一有风吹草动,企业是最敏感的。据悉,吉利、上汽、宇通等多个车企都加大了氢能汽车的投入。孙浩天介绍,京津冀地区的福田汽车、长城汽车、长安汽车也在加速布局氢能汽车。
不过,氢能汽车面临成本过高、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困难。“我们的氢能重卡车型研发完成落地价200万元一辆,是普通燃料车型价格的4倍,如果没有财政补贴,用户还比较难承受。另外,加氢设施也不太方便。”国内某知名车企相关人士表示。
但是,这并没有阻挡车企投入氢能汽车产业的热情。据了解,上汽、长城汽车等知名车企已明确发布了氢能汽车发展战略。
2020年,上汽集团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。将在2025年之前,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。目前,上汽也已经推出一系列燃料电池车,包括:荣威950、上汽大通的轻客FCV80、MAXUS EUNIQ 7燃料电池车等。
今年3月底,长城汽车也发布氢能战略,将再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,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,并确定了三阶段战略目标。另外,吉利汽车、福田等车企都把氢能汽车列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。